摘要:接上篇(点击链接:波多黎各之旅(十)法哈多的LasCroabas,一个美丽的小渔村)3月16日是我们游览波多黎各的最后一天,已经预定了下午16时返回亚特兰大的机票,中午的这段时间还有最后一个项目——参观Bacardi酒厂。从法哈多的小渔村出...
接上篇(点击链接:波多黎各之旅(十)法哈多的LasCroabas,一个美丽的小渔村)3月16日是我们游览波多黎各的最后一天,已经预定了下午16时返回亚特兰大的机票,中午的这段时间还有最后一个项目——参观Bacardi酒厂。
从法哈多的小渔村出发,驾车一个多小时,大概11点半左右便来到了波多黎各的百加得(Bacardi)酒厂。
▼百加得酒厂位于圣胡安湾的岸边,基本上与圣胡安老城相对。
▼即便不参观百加得酒厂,也应该来这里看一看,因为在这里可以换一个角度欣赏圣菲利普莫罗海角城堡、圣胡安老城、圣胡安新城、圣胡安码头以及整个圣胡安湾的绝美景色。一下车,我就知道,此行绝不会虚度了。
▼进入酒厂,第一眼看到的是两座高大的风力发电装置,不知道在这里会派上什么用场。
▼前面这个巨大的蝙蝠型的建筑,就是百加得酒厂的游客服务中心。所有游客都会在这里签到,然后,服务中心会根据游客的预约和签到时间把游客分配到一个合适的参观团,按顺序参观。游客每人会发给一个黑色的匣子,类似于“叫醒器”的东东,到参观时间黑匣子会响;最最陶醉的是游客还会得到一杯顶级调酒大师现场调制的鸡尾酒。
▼我们的团是12点10分的,还有时间拍拍照品品酒。
▼用橡胶桶做成的百加得酒厂的标志Casa BACARDI,网红打卡地。
▼球妈排队领取我们免费的鸡尾酒。
▼调酒大师非常认真地调酒。
▼调酒用的各种辅料。
▼与调酒大师合个影。
▼听着音乐,品着美酒,静静地等待着参观的时间。
▼闲暇之余,从手机上查阅了有关百加得酒厂的资料。
百加得酒厂始建于1862年的古巴圣地亚哥,是由西班牙移民古巴的葡萄酒商人唐·法昆多·百加得·马索(Don Facundo Bacardí Massó)建立的。法昆多首度将当时原本极粗犷强烈的朗姆酒,储藏于美洲白橡木桶中,成功赋予了朗姆酒细致、柔和的崭新风貌,使百加得成为高档郎姆酒的代表品牌。古巴革命前夕,百加得撤出古巴迁往波多黎各,现在的波多黎各百加得酒厂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烈酒生产基地。
▼12点10分,黑匣子响了。我们乘坐酒厂的专用观光车,先参观了Bacardi厂区。
▼说是参观厂区,其实也就是坐在观光车上沿厂区的路看了看,并没有下车。然后观光车在一座大的房子前停下,导游带领我们进去参观。我们的球球,不知道什么原因,一进展览室便嚎啕大哭,球妈只好带他出去。
▼进入展厅,便见一巨幅蝙蝠标志,这就是百加得酒的商标了。在古巴文化中,蝙蝠被认为是带来好运和财富的象征。据说,当初选择蝙蝠作为商标,缘由是最初的酒厂车间房屋的梁上住着水果蝙蝠。
▼导游给大家讲述BACARDI的历史。
▼展厅墙上的壁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哥伦布第二次航行美洲时来到古巴,他从加纳利群岛带来了制糖甘蔗的根茎。古巴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使刚刚栽上的甘蔗迅速成长,造就了古巴制糖工业的快速发展。后来,人们用制糖后的甘蔗废料经发酵蒸馏制作出了一种刺激性的烈性饮料,这种饮料喝后能使人兴奋并能消除疲劳——这就是最初的朗姆酒。后来,朗姆酒的价廉、浓烈深得加勒比海区域海盗们的钟爱,人们又把朗姆酒称为“海盗酒”。
▼进入第二展室。第二展室是放映室,放映的是一部关于百加得酒厂历史的短片,里面有些镜头非常珍贵。短片讲述了百加得的创始人白手起家,把百加得从一个酿酒作坊创建成全球最大的私人烈酒公司的故事,同时也使得朗姆酒从最普通的“海盗酒”跻身于全球八大系列烈酒之一(白兰地、威士忌、琴酒、伏特加、朗姆、龙舌兰、日本青酒、中国白酒,排名不分先后)。
▼下一个展室展示的是百加得朗姆酒从发酵、蒸馏、过滤,直到储藏、封装的整个制作过程,整个过程中最大的创新就是储藏,把朗姆酒储藏于橡胶桶中。
▼当年的办公室。
▼这个展室很有趣,墙壁上几个触摸屏,游客可以自主播放有关百加得酒的短片,也可以用大屏拍照留念,照片会发到你留的信箱里。
▼最有意思的是,你可以一边看着屏幕上对百加得朗姆酒的介绍,一边从下面存储酒的橡胶桶中闻到不同朗姆酒的不同香味。
▼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教游客如何用百加得朗姆酒调制鸡尾酒。大概演示了三种鸡尾酒的调制方法,我只记住了一款叫“自由古巴”。
▼最后,我们在酒厂的商店买了两瓶百加得朗姆酒带回,结束了BACARDI酒厂的参观,也完成了5天的波多黎各浪漫之旅。
初稿 2019年4月 亚特兰大,修稿 2021年12月 上海)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波多黎各之旅(十二) 上帝视角下的波多黎各